趙洪祝:同步推進“三化” 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
時間:2011-03-29 09:52:24
來源:人民日報
“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這是中央著眼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長遠發展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對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地統籌城鄉發展、進一步協調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充分認識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同步推進“三化”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十二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原則。同步推進“三化”,本質是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縮小工農差距、城鄉差距;核心是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讓農民平等參與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公平分享工業化、城鎮化成果;目標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帶動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支撐工業化和城鎮化,“三化”互促共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同步推進“三化”是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現代化的基本內容,三者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工業化、城鎮化的起步和發展有賴于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業領域中資源要素的轉移,而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則將進一步增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力量,為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同時,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需要兩者相互促進。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者之間的關系,形成工農差距、城鄉差距、市民與農民差距不斷縮小的“三化”同步發展格局,否則就會引發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我們應充分認識和牢牢把握同步推進“三化”這一現代化的基本規律,認真分析當前“三化”不夠同步的問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加快補齊“短腿”、拉平“短板”。
同步推進“三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是進一步提高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水平,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農村居民和困難群眾。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三化”不夠同步的問題還在凸顯,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影響和制約依然存在,突出表現在農業現代化滯后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局面尚未扭轉,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的狀況尚未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尚未打破,工業化本身也任重而道遠。在這種情況下,應牢牢把握“三化”同步發展的規律和城鄉融合發展的趨勢,切實找準制約“三化”同步發展的主要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突破口,積極探索在新階段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的路子。
正確把握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就浙江省而言,“十二五”時期應把推動“三農”加快發展作為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的基本要求,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龍頭,以提升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加快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以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為突破口,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村公共服務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口集聚和農民普遍較快增收,不斷縮小工農差距、城鄉差距,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推進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擴大是在一定時期內“三化”不夠同步、發展不夠科學的集中表現,也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過程中必須解決好的一個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問題。應進一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建立健全資源要素向“三農”傾斜配置機制和城鄉融合發展機制,著力推動“三農”走上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強內生功能為中心任務,進一步加大統籌區域發展力度,建立健全財政轉移、生態補償、山海協作、結對幫扶等工作機制,著力推動欠發達地區走上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的轉型發展之路。
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現代化滯后是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的直接表現,也是影響和制約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的主要因素。應以推動現代要素更多更快地投入改造農業、促進農村人口更多更穩地轉移落戶城鎮為重點,進一步發揮工業化、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帶動作用,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和城鄉人口布局優化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以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載體、經營主體、產業體系為重點,進一步增強現代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強化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和生態化的發展導向,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服務體系和激勵機制,不斷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農村公共服務發展滯后是城鄉社會二元發展的直接后果,也是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應以擴大基本公共服務人群覆蓋面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加大城鄉互動力度,把推進城市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配置與促進農村人口向中心鎮、中心村集聚結合起來,加快形成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節點、中心村為基礎的人群全覆蓋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格局。以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城鄉標準的差距為重點任務,進一步加大以城帶鄉力度,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農民公共服務需求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努力讓廣大農民享受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三化”不夠同步的突出表現。應以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機結合的理念,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按照“規劃科學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心靈美”的目標,推進生態人居建設、生態環境提升、生態經濟推進、生態文化培育“四大行動”,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把深入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完善以中心村為重點的村莊建設規劃,優化村莊和人口布局,建設農村人口集聚、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完善、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家園。
促進農業人口轉移。農業人口轉移滯后于職業轉移是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企業員工隊伍穩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重要因素。應以增強農民創業就業能力為重點,轉變農民培訓方式,全面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促進更多農民成為自主創業者、穩定就業者和進城落戶者,為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支撐。以建設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全面強化以城帶鄉功能,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的農民遷移落戶城鎮。
深化城鄉體制改革。城鄉二元體制是導致“三化”不夠同步的體制原因,是阻礙“三化”同步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障礙。應以增進農民利益、保障農民權益為核心,深化研究、審慎決策,大膽試驗、穩步推廣,積極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繼續深化公共服務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有利于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體制。
切實提高對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領導水平
推進“三化”同步發展是對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的新要求、新考驗,需要我們自覺加強學習、不斷深化研究,切實提高認識規律和把握規律的水平,著力增強領導發展和駕馭全局的能力。
把握規律,擺正位置。從歷史進程和發展全局中深刻把握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變遷規律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相互關系,強化“同步”意識,確立“同步”理念,把推進“三化”同步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科學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方針與重大原則。把加快“三農”發展作為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的根本任務,認真分析突出問題,找準突破口,抓住著力點,扎實有效地加以推進。
增加投入,強化保障。把增加“三農”投入作為推動“三農”加快發展和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的保障,健全資源要素向“三農”傾斜配置機制和“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增加財政對“三農”的投入,特別是認真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增加水利投入的政策,全面推進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建設,提高防御洪澇干旱災害能力和水利基礎保障水平。進一步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入,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三農”。
整合資源,增強合力。把延伸部門服務、整合部門資源、強化部門協同作為推動“三農”加快發展的基本力量和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的基本途徑。進一步強化“工農一家人、城鄉一盤棋”理念,更加自覺地將工作和服務延伸到“三農”領域,更大力度地將資源和要素配置到“三農”領域,更為有效地將資金和項目整合到“三農”領域的重點工作上,進一步形成公共資源向“三農”傾斜配置和協同配置的機制以及各個部門合力興農的格局。
優化隊伍,夯實基礎。積極適應推進“三化”同步發展對干部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加強對干部的教育培訓,拓寬干部的知識面,提高干部的理論素養,增強干部的工作能力。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集中精力抓好村級組織換屆工作,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大力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全面開展新任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村級組織主要干部的集中輪訓,提高新任干部的履職能力和水平。
增進感情,改進作風。深入開展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主題教育,切實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進一步增強干部對農民的感情、對工作的熱情、對創新的激情和對事業的癡情,使干部心里始終裝著群眾、真心實意幫助群眾、由衷敬畏愛護群眾,以公仆之心對待群眾、以扎實工作服務群眾、以真誠態度問計群眾,排群眾之憂、解群眾之難,真正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作者為中共浙江省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