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是一座桃花源里的城市。近年來,常德大力建設花園城市,提升城市吸引力。2015年,常德接待國內外游客3641.85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169%,旅游綜合收入由81.51億元增長到276.09億元,旅游經濟占全市GDP比重由5.42%增長到10.1%。
常德市委書記王群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人們對城市發展的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個尊重五個統籌’的城市發展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城市發展方向,我們要積極踐行這一要求,努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科學定位,培育城鎮發展新空間
一座沒有科學定位的城市,不可能有美好的未來。常德著眼“全域發展”,尊重和把握城市發展規律,科學謀劃建設花園城市,努力提高中心城市的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
科學確定城市定位。常德市委、市政府立足該市地處湘西北的區位特征、歷史文脈和現實條件,提出了“把常德建設成為泛湘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并按照這一定位編制完善城市規劃,堅持“多規合一”,著力構建綜合交通樞紐、產業集聚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教育醫療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旅游度假目的地,讓城市發展更有方向、更有目標、更有底氣。
沅江,似一條玉帶穿城而過,常德因水制宜,科學謀劃城市布局,構建“一江兩岸”“一體三極”的發展新格局。由此,以武陵城區為主體,向南跨江發展,江南“德山新城”拔地而起;向北濱湖發展,柳葉湖“北部新城”與一湖碧水交相輝映;向西帶動桃源縣城,西部新區再現“桃花源記”。形成了適度超前、相互銜接、目標清晰的城市布局體系。
常德還突出抓江河湖連通工程,按照水安、水凈、水流、水親、水游、水城的要求,通過穿紫河把沅江和柳葉湖連為一體,打造系列親水景觀。走在船碼頭、朱雀廣場、沙灘公園、百果園等環湖景觀大道上,游人如織,人們或親水休閑、或小憩彈唱,穿紫河、柳葉湖的“水上巴士”在一河碧水中穿梭,將倒影泛作層層漣漪,“夢里水鄉、浪漫水城”的美好圖畫躍入眼簾。
城市的發展帶動了城鎮化進程。至2015年,常德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7%,比“十一五”末提高8.1個百分點。
城市提質,構建開放發展新空間
為讓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適、更和諧,常德著力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競爭力上下功夫。
常德大力推進以路改、水改、棚改和綠化、美化、亮化、數字化為主要內容的“三改四化”工程。市城區已完成投資300多億元,新建改造骨干道路和大街小巷310條、280公里,改造地下管網1100公里,改造城市棚戶區8.1萬戶,新增綠化面積340萬平方米。
構建交通樞紐。黔張常鐵路開工建設,石長鐵路復線即將建成通車,長益常高鐵、常岳九鐵路、宜石常鐵路等項目積極推進,桃花源機場擴建完工,荊常高速全線通車,500公里沅澧快速干線開工建設,市城區80公里高速環線全線貫通,泛湘西北交通樞紐基本形成。
常德還堅持城市發展與產業成長“兩手抓”,提升城市對產業的承載能力,強化產業對城市的支撐作用。去年以來,全市簽約引進億元以上項目近200個,引進內外資總額近600億元。
把城市發展與推進創新創業結合起來,把有利于創新產業作為城市工作的主攻重點。去年來,全市建設標準化廠房150萬平方米,新入駐企業101家;建設創新產業孵化器5個,新入孵企業66家;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達到220億元,增長25%;新登記市場主體2.6萬戶,增長117%。
增強服務,深化城市管理新空間
常德堅持以改善民生為導向,通過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改造提升經濟增長的傳統引擎,實現群眾得實惠、發展增動力。
按照運營市場化、管理網格化、作業精細化、考核標準化的要求,常德市改革城市管理體制,落實城市管理主體責任,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辦法,推進環衛保潔、園林綠化、渣土運輸等行業的市場化,新組建各類公司20多家,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常德市還創新基層治理,大力推進完美社區建設,探索建立社區黨總支、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加若干個社區網格的“3+N”完美社區治理模式,走出一條“能力建設、體系重構、治理創新、回歸自治”的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子。
近兩年,常德還投入資金9.3億元,實施智慧項目315個。按照國內領先標準建成常德云計算中心,建成智慧城管、智能交通、數字防控、應急指揮、社會治理等10多個應用系統。
生產、生活、生態的協調,彰顯出常德山水人文的城市個性和品位;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等現代產業又讓美麗變成了財富,變成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使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老百姓在“花園城市”過上了“花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