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新鄭市政府出臺規定,第一學歷必須為國家統招全日制本科學歷的人才有資格申請公租房,兩年多來,有很多人被這個門檻擋在門外。多位專家在接受大河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新鄭市出臺的這一規定和國家政策相違背,是錯誤的,應當予以糾正。(大河網6月24日)
公租房作為國家一項惠民措施,對緩解城市住房壓力,幫扶低收入群體作用巨大。然而,個別地區政府卻把公租房當成了吸引人才的籌碼。新鄭市政府自2013年11月就出臺規定,為申請公租房群體設立本科學歷“門檻”,為此,很多人被擋在了公租房門外,一項原本面向低收入群體的惠民政策卻搖身一變成了吸引人才的“福利”。對此,筆者不禁要問,雖然新鄭市政府吸引人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如此隨意調整國家政策真的有理嗎?
其實,很多接受媒體采訪的專家教授都表示,新鄭市的做法不僅沒有道理,更與國家政策相悖,合法性都值得審查。那么,新鄭市政府難道不清楚自己推行的政策不合理嗎?從媒體的調查發現,新鄭市的確沒有認識到政策的不合理性和違法性,當地政府從推行政策開始,從未進行過調研論證,也沒有采取書面形式或者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意見,說其是拍著腦門決定的一點也不為過。這些推行政策的黨員干部們的“想當然”決定,就把眾多低收入群眾擋在了惠民政策之外,如果國家的惠民政策總是被地方政府隨意加“條件”,那么最終損害的還是黨和國家的形象。
新鄭市或許在面對諸多質疑時也在抱怨委屈,怎么自己的引才計劃會遭受如此之多的質疑呢?事實上,這也就是筆者要講的“思維轉換”。中央政府一直在強調,也在不斷出臺措施,就是希望借深化改革之機,實現政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都沒能讀懂中央政府的深刻用意,也沒能跟上國家的改革步伐,沒有積極轉換思維,還是停留在“管理者”層面,做事只憑“想當然”,這樣又怎么能不受到社會的質疑呢?
所以說,新鄭市為公租房設立學歷“門檻”不只是一個地區的問題,而是很多地區政府都沒能及時跟上國家改革步伐,沒有適應“服務者”的身份。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及時轉變思維模式,那么最終又怎么能有群眾的大力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