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 常曉華
樓市調控政策頻出,招招劍指“價格過快上漲”的住宅地產。在調控的大背景下,品牌房企、保險資金、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了受新政影響較小的商業地產,商業地產是否迎來發展的春天,成為投資的最好時機?
發展空間廣闊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還較低,城市化進程為商業地產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介紹,由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和中國指數研究院聯合編撰的《2010-2011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報告》佐證了這一觀點。1965年日本的人均GDP水平達到3000美元,其后的25年間日本的零售業一直保持快速的發展;1986年韓國的人均GDP水平達到3000美元,到目前20多年的時間零售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2008年中國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達到了零售業快速發展的基礎,2010年超過4000美元,參考日韓經驗,專家認為今后20年將是中國零售業及商業地產快速發展時期。
消費水平的提升也為商業地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首創集團總經理、首創置業董事長劉曉光認為,2010年我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同時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兩個數字結合在一起,中國商業地產的前景應該是很誘人的。
統計數據顯示,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市場十分活躍,三大城市寫字樓新增供應面積大幅上漲,最高單月環比漲幅達179.70%,銷售面積同樣出現強勢增長,環比增長71.41%。與此同時,萬科、保利等大型房地產企業都在大規模提高商業地產在企業戰略布局中所占比例。
要有風險意識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認為,在商業地產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把城市綜合體作為城市經濟發動機,大量的供應商業地產土地,一定會造成供大于求。顧云昌形象地比喻:“搞住宅地產就好比在游泳池里游泳,但是商業地產就是在大海里游泳。”他著重指出,“應該注意這里面的風險”。
顧云昌指出,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是兩個不同的市場,盡管是有相關性,但是兩個市場表現出來的市場狀態是不一樣的。原因在于住宅地產是供不應求。而商業地產市場,總體上是供大于求,企業進入商業地產市場,必須具有風險意識。
“如果地產整個行業出現了下行的大趨勢,整個行業的預期發生變化,投資收縮或者是整個行業連續一兩年出現下行的問題,我覺得商業地產很難一枝獨秀。”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認為,作為地產行業的一個分支,整個行業具有關聯性,如果半年后整個房地產的調整趨勢確立,影響可能會逐漸顯現,因為整個行業資金的流動性會發生變化,預期也會產生變化,不要認為買住宅不保險,買商鋪、寫字樓就保險了,兩個市場應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商業地產投資切忌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