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走訪調查發現,和許多普通人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曬幸福”、“做微商”不同,官員群體的朋友圈除曬工作外,個人愛好、美文欣賞是這個群體朋友圈里發表、轉載最多的內容,甚少像普通民眾一樣寫滿喜怒哀樂,幾乎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且,官員的職級和微信的活躍度、微友數量成反比,職級越高,微友數量越少,發的朋友圈內容數量也越少。(6月13日《華商報》)
黑塞在《荒原狼》中這樣寫道:“也許有一天,不管有無導線,我們會聽見所羅門國王說話的聲音。人們會發現,這一切正像今天剛剛發展起的無線電一樣,只能使人逃離自己和自己的目的,使人被消遣和瞎費勁的忙碌所織成的越來越密的網所包圍。”不得不驚嘆90年前黑塞的預言——隨著微信朋友圈的出現,無論是官員還是民眾,都是這個圈中平等的一員,沒有高低之分、貧富之別。然而面對喧囂忙碌的朋友圈,不少官員心雖向往,卻不敢像普遍民眾那樣“盡情消遣”,發表自己的看法,而甘當一個默默無聞的“觀眾”。
在網絡時代中,官員能更好的運用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的社交形式,走好“群眾路線”,比如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引導社會情緒、化解矛盾問題、密切官民關系等,可官員為何對微信朋友圈“敬而遠之”?一方面,“官民平等”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既然是“朋友”,同在一個“圈”,按說應該平等對話,但不少官員似乎壓根就沒把下屬和民眾放在眼里,覺得他們道的是家長里短、聊的是奇聞趣事,跟自己不在一個“頻道”,于是人為地將自己“孤立”起來,也讓下屬和民眾感到“打怵”,覺得距離太“遙遠”,甚至有意規避。
另一方面,官員有微信用而不發,主要存在這樣那樣的顧慮,比如對當前熱點敏感事件的評價、對政府工作的討論,有的擔心把持不住出現政治問題,有的害怕說錯話影響個人提升甚至受到處分,以至于有一位官場的朋友發出了“要清理朋友圈”的感嘆。相對而言,官員級別越高,對這樣的顧慮就越大。所以,他們囿于人言的可畏,寧當一個“勤奮的看客”或“搬運工”,也不愿在微信里留言、點贊和發表意見,生怕引起別人的猜測。
官員不敢在朋友圈“盡情消遣”, 從根本上說還是官本位思想作怪。事實上,在持續反“四風”的高壓態勢下,在“人人都是新聞發言人”的互聯網時代,官本位的思想早該拋棄了!走好網絡群眾路線,走進微信朋友圈,其實并不是難事,就是“讓公職的歸公職,個人的歸個人”,只要堅持良知正義,設身處地為民說話,就會贏得微信朋友們的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