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安徽六安,被稱作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安徽六安毛坦廠中學近萬名高三考生前往市區備戰高考。當日上午8點08分,毛坦廠中學42輛送考專用大巴車從準時從校門出發,數萬名毛坦廠鎮當地群眾和家長自發夾道歡送。(6月5日《法制晚報》)
在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產生了許多教育悖論。譬如所有人都知道靠高考一張試卷決定考生命運不好,但還沒有人能拿出一個更公平、更可行的方案;所有人都知道像毛坦廠中學這樣的“高考工廠”只能培養出“考試機器”,卻總有家長爭先恐后地把孩子往這里送;網友們幾乎對“萬人送考”一邊倒地持批判質疑態度,但卻又忍不住獵奇式地圍觀轉發。
說到底,所有人都對體制弊病深惡痛絕,但具體到個體層面卻不得不盡力適應。既然如此,毛坦廠中學采取高壓嚴格的教育方式也就無可厚非,它只是在迎合這個教育體制;該校在過去能取得輝煌的高考成績,也說明了它是現行體制下的佼佼者。難道說,作為一個中學,把升學率、本科率搞上去了反而是一種過錯嗎?我們不應忘記的是,有很多學生在這里受教育后進入了心儀的大學,有很多人才從這里走出來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事實上,毛坦廠中學和大部分國內中學別無二致,學生們在其他學校備考,未必就比在毛坦廠中學輕松;只不過毛坦廠中學規模更大、成績更好、樹大招風,容易成為各界拿來批判應試教育的靶子。因此,即便毛坦廠中學方面刻意低調,從去年開始就不再組織大規模送考,但媒體、輿論仍然沒有放棄對這里的關注。
其實,在談論“萬人送考”的時候,我們最不應忽略的是送考家長和群眾的聲音。他們做這些完全是自愿的,是在表達一種發自內心的祝福。對于家長來說,辛苦一年了,給孩子一個狂歡節般的送別儀式,有助于孩子釋放內心的焦慮與緊張;對于當地居民來說,大量考生家庭涌入帶來租房、購物等各方面的消費需求,帶動了小鎮的發展,也切實提升了他們的生活水平,他們對考生的送別也是發自內心的。
“萬人送別”有其合理性,反倒是批判的聲音容易給身處其中的考生帶來心理壓力,不利于他們復習備考。對于中國教育來說,不需要一而再地樹立毛坦廠中學這樣的靶子,再去打倒,這無法帶來任何建設性的幫助;對于毛坦廠中學和這里的學生,最好的關心,就是不要過度放大這里的一切,讓他們完成屬于自己的送考儀式,滿懷信心地奔赴考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需要誰來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