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北京修實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感謝遠道而來的幾位專家,不僅對天福園的生態環境做出了中肯評價,還從全局視角對造成目前現狀的體制原因及發展理念進行了全面分析。
我是在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認識張志敏老師的,在我看來,她的有機農業實踐十分不易。十六年來,她在天福園、在有機農業領域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是實實在在地在做事,尤其是在面臨各方壓力的情況下,這一做法更顯難得。當然,在她的努力下,天福園也取得了許多成績,這里的生態環境與目前人們的生存現狀和不斷遭到破壞的生態大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從情感上來說,我希望這一片凈土能被保留下來,連同張志敏老師對傳統農業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以及為有機農業發展所做出努力的精神,也要加以弘揚。
然而從現實的角度看,的確有難度。我們的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發展慣性,具體到城市發展理念、有機農業保護與發展問題上,究竟將沿怎樣的路徑前行,猶未可知。天福園的有機農業事業需要的是有機環境,我們的城市發展究竟能為有機環境的成長提供多大空間?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誠然,我們追求全面有機環境的目標難以實現,但留住天福園這塊從事有機農業的凈土不應該有太多障礙。目前,這一障礙主要來自于天福園所在的整片區域與城市整體規劃間的矛盾。從全局來看,房山區位于北京市的西南方向,在北京的城市規劃甚至京津冀一體化規劃趨勢上,南部區域由于生態涵養較好,經濟或工業暫未將這里作為重點發展區域,而是仍以東南向為主,其中一條軸線是沿著京津塘方向發展,另一條軸線是向南中軸偏東的方向發展。這說明,未來北京的城市定位及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對天福園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都是有利的。但從局部來看,城市發展存在邊界驅動效應,一旦城市擴展到某個區域,那么群眾的心態必然是盼望著自己的家門口有所發展,因為這是他們幾輩人都在期盼的機遇。天福園所在區域的村民勢必也希望自己的土地能夠被政府征用,這對天福園的發展不利。
綜合以上因素,我認為,天福園想要繼續發展,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爭取農業部門的認可,樹立起有機農業的典型。因為當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來自食物的威脅時,天福園從事的有機農業事業、生產的有機產品為人們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同時,這里的有機農業也曾得到過歐洲、日本等國專業人士的首肯,這都是天福園的優勢。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天福園的空間規模應加以擴展,只有天福園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大,才能加大留下的砝碼。今天,在這里我也表明我的態度,我會竭力幫助天福園維護這片潔凈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