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城市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放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來謀劃推動,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間,我市積極主動探索,走出了一條以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市建設為統攬、具有南陽特色的綠色城鎮化路子,城市建設和發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城市已經成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中原大市轉型跨越的主陣地。
城鎮體系日益完善。我市堅持規劃引領,高標準編制了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等100多項規劃。初步構建了“一主一副兩軸四極五城多點”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和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縣城、重點鎮、新農村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鄉體系。
城市規模快速擴大。鴨河工區、官莊工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成立運行,市轄區由3個增加到6個;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27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27萬,用地規模達到165平方公里;10個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200.6平方公里,城市空間進一步拓展。2015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2.07%。西峽縣入選省級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平縣石佛寺鎮等9個鎮入選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
城市承載能力明顯增強。實施中心城區帶動和縣域經濟發展“兩輪驅動”戰略,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升。新建、改擴建城市道路70余條,建成光武大橋、仲景大橋、雪楓大橋等橋梁46座,整治城市內河20.7公里,建設城市公園27個,建成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各12座,中心城區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8%和73%;中心城區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5.8%、39.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5平方米。南陽先后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等榮譽。
城市作用逐漸凸顯。全市經濟總量的78%在城鎮產出,投資的82%在城鎮發生,消費的77.9%在城鎮實現,勞動力的80%在城鎮就業,產業集聚區和城市新區成為拉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火車頭”,中心城區和縣城成為集聚人口、資源、要素、產業的主平臺。
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證制度,強化“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不斷完善,“三個一批人”城鎮化加快推進;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深入實施;積極開展城市管理下沉,深入推進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初步構建了“二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城市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