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已不足一周時間。作為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稅,引發了各方的聚焦。 有關部門曾估算稱,預計今年實施營改增可減輕企業稅負5000多億元。且這次把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也會帶動企業擴大有效投資。通過“放水養魚”增強發展的動力和后勁。正如財政部長樓繼偉日前接受采訪時所指出的,在當前許多行業、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全面推開營改增有利于給企業增加活力,給經濟增加動力。同時,這次全面推開營改增的政策取向,突出了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可以有力促進產業分工優化,拉長產業鏈,帶動制造業升級。
但也存在一些個別聲音對于營改增政策效果的片面看法。比如有文章指出,貨幣市場主要交易手段為同業拆借和債券回購,目前通過債券回購成交的交易占全部交易量80%左右,買入返售債券利息收入收取增值稅,因此將嚴重影響機構通過債券回購成交的熱情;還有一些專家認為,金融市場營改增或導致銀行業增加成本。首先必須指出一點的是,營改增是一項結構性減稅政策,所以不排除一些企業或者行業因經營策略、成本結構等原因,在改革政策的執行初期出現稅收負擔有所增加的情形。這一點與營改增政策在整體上的減稅目標并不存在任何沖突。
其次,更需要看到的是,營改增后將會實打實地倒逼銀行業整體轉變經營模式,縮短業務鏈,為實體企業降成本騰出巨大空間,也就是說促使銀行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而通過這樣的自身優化調整,金融業能夠更好的提高自身經營質量和效率,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從而助力整體經濟效率提升。而這正是中國經濟優化結構、提升競爭力的必由之路,也是營改增在減稅、減負之余帶來的更大的改革紅利。
之所以說營改增改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正是因為它所帶來的直接的減負其實只是表象,更在于通過稅制的調整,去影響到具體的企業競爭策略與競爭行為,從而更好的增強經濟的內部活力。畢竟,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導致重復征稅問題日益突出,通過改革實現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行業全覆蓋,已經勢在必行。
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從5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4月1日,李克強總理就全面實施營改增到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考察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有記者注意到,在考察過程及召開座談會的三個多小時內,李克強講到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話總共不下10遍。不難看出,營改增的減稅目標已經非常鮮明,各方足以吃下“定心丸”。而在看待營改增的成效上,更需要避免片面的看法,多從全局視野認識到營改增對于經濟發展的巨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