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3月9日電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東麗區委書記張有會作客本網兩會訪談,談“富民惠民”話題。張有會表示,農村城市化根本的問題還是解決民生問題。
主持人:因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東麗區作為一個典型的大城市的近郊區,如何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呢?
張有會:農村城市化根本的問題還是解決民生問題,主要在城市化進程當中研究兩個事情。一個事情是依法保證農民的基本權益,還有一個是保證農民的利益,這個利益有眼前利益也有長遠利益。依法保證農民的權益問題主要是加強農村的民主建設,讓農民通過公開、公平、公正這種透明的方式來充分發表他們的意見,保證農民能體現自己的意愿。比如農村要拆村,有什么政策,怎么補償,拆了之后工作怎么解決,都是住戶逐個人簽字,這是一個大事。
主持人:這也讓農民感覺到被尊重。
張有會:對,因為他的利益確實得到保障,才能推進城市化。我們還有一套方式,從拆掉之后土地被征用,我們既要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就是人均30平米,保障一個三口之家要有90平米功能齊全的樓房。然后還解決工作、就業,在社區就業,或者在工業企業就業,或者搞服務業,同時還解決了養老保障問題。我們這些農民基本上從55歲以上的女同志和60歲以上的男同志每月520塊錢的養老補助,既保證了他們的權益,又保證了他們的利益,這樣才能推進城市化工作。
主持人:我們知道就業難現在是一個難題了,在城市化的進程當中,這么多農民的就業您是怎么考慮的呢?
張有會:現在城鎮化或者說城市化能否成功,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種產業支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發展格局,有了產業才能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所以我們在推進東麗區城市化進程當中,把就業、發展產業擺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像我們地區重點是發展二三產業,拓展農民就業的空間。像華明鎮80%、90%的農民都有就業崗位,但現在的崗位需求和農民的勞動力素質落差太大,不相適應,我們就加大了培訓力度,既有解決農民就業保障的平臺,更有培訓中心,現在看來培訓之后就業和沒有培訓就業的差距很大。經過幾個月的訂單崗位需求培訓到技工工作的農民,一年收入大概有4萬左右,一般的崗位才2萬左右。我們重點是加大對勞動力轉移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農民的素質,實行了按照訂單來培訓,訂單培訓之后的勞動力就業率在8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