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09年城鎮人口占46.6% 上海城鎮化水平最高達88.6%
時間:2011-03-09 11:31:46  來源: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 

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

“十一五”時期,我國城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促增長,調結構,保民生”為己任,積極推進城鎮化發展,城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穩步推進,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躍上新臺階。

一、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一)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

“十一五”時期,我國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引導人口合理有序流動,進一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09年我國城鎮人口達62186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為46.6%,比2005年提高3.6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城市是上海,達到88.6%,其次是北京和天津,分別為85.0%和78.0%。

(二)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

“十一五”期間,我國積極推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加強城市建設管理,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9年末,我國共有地級及以上城市28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市轄區,不包括市轄縣,除特別說明外,下同)年末總人口1達38128萬人,比2005年增長5.1%,平均每年增長1.2%,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為28.6%,比“十五”期末提高1個百分點。人口規模達到500萬以上的城市11個,比2005年增加2個。其中,重慶、上海、北京的人口均在1000萬以上。隨著城市行政區劃的調整,城市行政區域范圍不斷擴大。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628033.7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長5.7%。其中,建成區面積達30137.9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長23.3%。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城市發展也出現新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直接參與到國際分工協作中,各國城市之間的交流與往來不斷增加,建立國際大都市成為我國多個城市的發展目標。特別是隨著國際大都市目標的逐步實施,我國城市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影響力繼續擴大。

二、城市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經濟效益提高

(一)城市經濟加快增長

“十一五”時期,地級及以上城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113144.4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207728.5億元,年平均增長14.3%。上海、北京躋身“GDP萬億元俱樂部”,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75.8億元和11972.0億元。“十一五”開局的前兩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經濟保持了“十五”時期平穩運行的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3.2%和16.3%。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向全球蔓延,給我國城市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全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7361.2億元,同比增長12.4%,比2007年下降3.9個百分點。面對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黨中央、國務院迅速出擊,正確應對,出臺了一攬子經濟復蘇計劃。在全國上下的齊心努力下,經濟下滑的勢頭有所扭轉,2009年國民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城市經濟也實現了15.3%的增長速度,比上一年提高2.9個百分點。

(二)財政收入大幅提高

“十一五”時期,面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積極應對,迅速調整,保證了經濟的持續增長,經濟取得良好效益,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十一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比“十五”末期翻了一番多。2006年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突破1萬億元大關,達10862.0億元;2009年再創新高,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直逼2萬億元大關,達19023.7億元,比2005年增長1.1倍,平均每年增長20.3%。其中,上海、北京財政收入躍上2000億元臺階,分別達到2516.9億元和2007.5億元。財政收入的快速增加使城市能夠集中財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工業效益明顯改善

“十一五”時期,我國各城市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加快企業內部技術改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工業取得了良好效益。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4772個,比2005年增加了65224個,平均每年增加16306個;實現工業總產值313560.5億元,年平均增長17.8%;實現利潤總額19274.5億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增長19.5%。其中,私營企業發展迅速,數量明顯增加,對工業經濟的貢獻提高。規模以上私營企業數量由2005年的52920個增加到2009年的102354個,平均每年增加12359個,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37.9%提高到2009年的50.0%,提高了12.1個百分點。私營企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工業經濟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2009年共實現工業總產值58692.5億元,占全部地級及以上城市工業總產值的18.7%,比2005年提高6.5個百分點。

三、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經濟增長動力強勁

(一)經濟結構更加優化

“十一五”時期,我國積極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代表著城市經濟由以工業經濟為主導向以服務經濟為主導轉變。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6214.7億元,100363.6億元和101150.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3.0:48.3:48.7,與2005年相比,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2.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2.9個百分點。

(二)投資消費對經濟推動力增強

2009年我國啟動了為期兩年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重點指向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領域。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547.9億元,比2005年增長1.2倍,平均每年增長22.3%。其中,全年新增固定資產61783.2億元,比2005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21.6%。4萬億元投資計劃的終極目的是以投資促進內需,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在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的刺激下,城市消費市場需求旺盛,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571.8億元,比2005年增長96.9%,平均每年增長18.5%。

(三)金融對經濟支持力度加大

“十一五”時期,我國加強貨幣政策調控,從2006年的“穩健”到2007年的“從緊”,再到2008年以后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調整對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支持作用。同時,積極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放寬貸款門檻,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貸款機構,金融機構存貸款金額均比“十五”時期有大幅增長。“十一五”期末(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比“十五”期末(2005年)翻了一番,達到431193.2億元,平均每年增長19.2%;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也由2005年的147518.2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303271.8億元,4年增長1.1倍,平均每年增長19.7%。

(四)對外開放程度提高

“十一五”期間,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社會經濟形勢,我國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同時積極調整對外貿易結構,提高外資利用質量和水平,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果。2009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市,包括市轄縣)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21930.6億美元,與2005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長11.6%。其中,進口額10007.2億美元,年均增長11.0%;出口額11923.4億美元,年均增長12.1%。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實際使用外資1140.7億美元,與2005年相比,累計增加85.3%,年平均增長16.7%。

四、公共服務水平提高,社會事業發展加快

(一)教育事業持續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努力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普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實現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使義務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大眾的全民教育。2009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1956所,比2005年增加180所,平均每年增加45所;中等職業學校6683所,比2005年增加95所,年均增加23所;受在校學生數減少的影響,中小學校數量得到整合,中小學數量分別比2005年減少1183所和10499所。“十一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每萬人擁有教師數比“十五”期間有所增長,每萬人擁有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的專任教師人數分別為30人、11人和41人,與2005年相比,分別增加5人、1人和1人。

(二)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完善

“十一五”期間,國務院審議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帶來良好機遇。“十一五”時期,我國加大對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覆蓋率超過90%,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每百人擁有圖書116冊,比2005年增加18冊;免費開放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達1450家;廣播電視基本覆蓋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文化服務水平的提高大大豐富了民眾的業余生活,提高了全民素質。

(三)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高

“十一五”時期,我國積極探索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地級及以上城市每萬人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由2005年的48張提高到57張,每萬人擁有醫生數由2005年的25人提高到2009年的30人,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3歲,嬰兒死亡率從2005年的19‰下降到2009年的13.8‰。

五、居民生活質量提高,居住環境改善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

“十一五”時期,我國各地多次調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調整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09年全國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175元,比2005年增加了6682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47.4%,年平均實際增長10.1%,比“十五”時期高出0.5個百分點。

(二)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擴大

“十一五”期間,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城鎮醫療保險試點全面啟動并實現了制度上的全覆蓋,失業保險待遇標準得到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1814.1萬人,比2005年增長45.1%,平均每年增長9.8%;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4889.5萬人,比2005年增長73%,平均每年增長14.7%;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7866.0萬人,比2005年增長16.1%,平均每年增長3.8%。

(三)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

城市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生活質量提高。200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市,包括市轄縣)工業廢水、工業二氧化硫、工業煙塵排放量分別比2005年下降3.6%、15.6%和38.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2005年的34.7%提高到2009年的39.8%,提高了5.1個百分點。隨著環境的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更加優良。2009年有一半以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全市,包括市轄縣)空氣質量達標(API<100)天數在330天以上。其中,有21個城市空氣質量全年達標;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的城市占3.7%,二級標準的占75.9%,三級標準的占18.8%,劣于三級標準的占1.6%。

注:1、年末總人口是指公安部門的戶籍人口。

2、“十一五”時期數據截至2009年。

3、本文不包括拉薩市數據。

(來源: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