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秦佑國:蠶種場的隨想——城市化的一種模式
時間:2019-09-24 17:29:01 

4b7a872c2d66be46fa5a17589213b8e7.jpg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原院長、教授

城市化委員會專家顧問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城”,權力集中并設防的地方;“市”,物品交換、貨物貿易的地方。貨物運輸和人員流動要交通,就有了路,陸路、水陸。“絲綢之路”,秦漢即有,運送貨品是絲綢。絲綢是種桑養蠶的產物,種桑養蠶的是農民,但蠶農并不吃桑吃蠶,也不穿綾羅綢緞,他們不是“自給自足”的農民,是依賴“市”和“貿”的農民。

  南京大學建筑學院魯安東教授及其團隊在蘇南發現一類“蠶種場”的民國時期建筑,具有被動式的溫度、濕度、通風的精確控制,引起我很大的興趣。2015年應魯老師之邀,我寫了“蠶種場隨想”。本篇算是“續篇”吧。

  養蠶業發端于中國,絲綢一直是中國人引以驕傲的遺產。但到十九世紀末,受到采用現代蠶業技術的日本的挑戰。當時一些有識之士建議成立蠶桑學堂,引進現代技術。1897年杭州知府林啟創辦杭州蠶學館。其第四期畢業生《申報》總經理史量才1904年創辦上海女子蠶桑學堂。還有河南、云南等省也建立蠶桑學堂。 

  辛亥革命后,上海女子蠶桑學堂遷至蘇州,改名為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留日歸國的杭州蠶學館第三期畢業生鄭辟疆1918年出任校長,他提出 “使蠶絲業得利用省女蠶以革新其事業,吾所謂省女蠶所負時代之任務與今后之設施者如是”。他不但在專業教學中不斷改善,同時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產密切結合。1921年學校成立原種部,致力于新蠶種的培育與生產。隨后又設立推廣部,組織師生到鄉村宣傳和指導蠶農采用改良蠶種。


 

  中學語文課本里有茅盾先生的《春蠶》(地方是他家鄉嘉興烏鎮的鄉下),記得有個“老通寶”,討厭一切帶“洋”字的東西,堅持要養本地蠶種。那年“蠶花”特別好,但收了蠶繭后,繭廠關門不收購,最后用船運到無錫去賣,本地蠶種的繭又賣不出價。“就是這么著,老通寶家養了五張布子的蠶,又采了十多分的好繭子,卻就此白賠上十五擔葉的桑地和三十塊錢的債!”。

  從文中可以看出養蠶戶并不育種,蠶種“布子”是買來的,育種的應該是“蠶種場”。“洋”蠶種已經出現,成繭品質比土種好,收購價高。也看到養蠶業受市場的影響。這在《春蠶》發表4年后,費孝通在江蘇吳江縣開弦弓村(離茅盾家鄉烏鎮僅20多公里)的社會經濟調查中有詳盡的描述。

  《江村經濟》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的成名之作,聞名遐邇。費孝通1933年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畢業,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作研究生,1935年取得公費留學。出國前,在姐姐費達生建議下,1936年到吳江縣開弦弓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社會調查,這是他1938年在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論文《江村經濟》的素材。

  費達生1903年出生于吳江縣。1920年從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畢業,去日本入東京高等蠶絲學校。1923夏,費達生從日本回到母校。校長鄭辟疆擬把培育的改良蠶種及科學養蠶技術向農村推廣,成立了蠶業推廣部,請她參加。由校長帶領推廣人員,攜帶桑苗、蠶種、蠶具、蠶繭、絲車等實物、模型、圖表,到吳江縣各鄉鎮巡回宣傳科學養蠶。

  1924年春,推廣部到吳江縣開弦弓村,建立了第一個蠶業指導所。組織起21戶人家參加的蠶業合作社,使用蠶校培育的改良蠶種,用科學方法飼養。當年,社里的春繭豐收,各戶收入成倍增加,從此推開了農村養蠶改革的大門。1925年費達生接任蠶校推廣部主任,繼續帶領人員到開弦弓村指導養蠶,合作社擴大到120戶,實行共同消毒、共同催青、稚蠶共育、共同售繭。

  正是這樣的背景,費達生才建議他弟弟到開弦弓村做社會調查。費孝通在《江村經濟》中首先對開弦弓村的經濟背景做了分析,其中對蠶絲業寫到:

  1909年以前中國蠶絲出口量比日本大。但到1909年,日本蠶絲出口便超過了中國。從1923年以后,出口量便就此一蹶不振。1934年生絲價格跌到前所未有的更低的水平,僅為1930年的三分之一。

  蠶絲業的傳統特點及其近年來的衰落就形成了我們目前所分析的開弦弓村的經濟生活背景。

  在后文中,他分9個方面闡述了“蠶絲業的新改革”。

  江蘇女子蠶業學校已經開展了改革蠶絲業的實驗。村里負責改革計劃的人對我講了以下情況:

  我們工作的目的是,通過引進科學的生產技術和組織以合作為原則的新工業,來復興鄉村經濟。

  改革計劃是沿著蠶絲業的自然過程向前推進的。這是從蠶蛾產卵生產蠶種開始,接著是孵化、養蠶、收集蠶繭,從農村來說,到繅絲作為結束。 
 
  改革開始階段,學校派出指導人員教村民如何利用科學知識,特別是防止蠶病、控制溫度和濕度。為了便于管理和指導,各家的幼蠶,按照合作的原則,集中到公共房屋里,稱作“稚蠶公育”。為了這一目的,專門造了這所有八間房屋的建筑物。

  第三次蛻皮以后,蠶被搬到各戶。在搬蠶以前,個人養蠶的房子要經過消毒,學校的指導員要告訴他們注意事項。在這一階段經常要去檢查。有病的蠶立即消滅以防傳染。根據蠶的需要控制室內溫度和濕度。采取這些措施的結果,蠶繭的總生產量同用傳統方法喂養時相比至少增加40%。
當學校指導工作在村里被公認取得成功時,省政府便把它的工作向整個產絲區推廣。

  不同蠶齡有不同的溫度要求,魯老師文章注釋中說蠶室溫濕度要求來自“涼山州科技局,《寧南縣標準化大蠶飼育技術》 (2013.05.15 更新)”。但我閱讀文章時,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采用的是“華氏溫度”呢?中國一直采用攝氏溫度,為什么已經是2013年了,川南一個偏僻縣的科技局出的標準化養蠶技術手冊還采用華氏溫度呢?這個特別是否來自早年的蠶業學校呢?

  我在介紹費達生的文章中看到,抗戰爆發后,江蘇女子蠶業學校內遷,在四川樂山復課。費達生應“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的聘請,與四川省政府洽商,決定在川南七個縣建立“蠶絲實驗區”,費達生為實驗區主任。這似乎印證了我的猜想。

  我這篇文章是想通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蘇南地區蠶業的現代技術引進和在農村的合作推廣,提供鄉村城市化的一種模式:用現代技術改進傳統農業,用有組織的指導與農戶自愿合作的方式推廣。振興鄉村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方面,要避免城市化帶來的鄉村凋敝的負面作用。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