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將“城市化”定義為未來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更將城市化的重點聚焦到對“人的城市化”的高度關注。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過程,農民工是一個重要的群體,但他們融入城市人口的過程絕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一批憑借自身努力和產業政策支持,順利轉變為城市人口的優秀農民工,他們在不同的平凡崗位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1月6日,第六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在京舉行,1月6日亦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成立五周年的日子。從2007年至今,先后表彰了40余名優秀農民工代表。本屆峰會上又有8名優秀農民工榮獲2012年中國城市化優秀農民工獎項。
2012年中國城市化優秀農民工榮譽獲得者有:發起成立勞資關系發展論壇,開展勞、資、政和社會四方勞資關系對話平臺的深圳意庫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吉峰。創辦“藍領學院”,幫助更多藍領成長、成功,詮釋一名藍領員工和藍領服務者的執著與追求的匯思人力資源集團副總裁劉峰。由打工仔到花藝大師、花卉零售業領軍人物的南京綠草地連鎖花藝機構董事長倪志翔。迅速從一名一線作業員成長為公司主管技師,充分發揮攻堅克難的技術創新帶頭人作用,帶領研磨組團隊實施管理創新、完善公司技能人才教育體制和標準,為企業降本增效做出突出貢獻的深圳市勞動模范孫麗娜。組織了1000多次培訓和活動,為近一萬人次的家政服務員提供了節假日游覽北京、心理咨詢、家政技能提升培訓、城市生活綜合素質培訓等,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的北京富平學校家政部主管王麗。變興趣為職業,找準自身在城市的定位,個人迅速發展的北京飲真堂茶業有限公司經理張雪娜。從“無學歷、無工作經驗、無資源”的‘三無人員’,五年時間由保潔員成長為月薪八千的項目經理成都宇輝英匯勞務派遣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梁金紅。自身受戶籍制度困擾,并未因此怨天尤人,而是積極投入工作,在工作之余,積極參與老齡人口事業研究的北京勺海潤土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員工楊會會。
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經社理事會理事張幼云主持了此次頒獎環節并對獲獎農民工進行了逐一點評。張幼云首先肯定了這些榮譽獲得者實至名歸,隨后對每個人的發展過程進行了側重性評點。她指出,新型農民工如何健康轉型為城市人口,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一個熱點話題,也是中國城市化面臨的一大挑戰。今天展示的八位獲得“城市化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的代表們,頗具示范效應,他們城市化之路各有特點,所取得的成就不一而足,可以為進城務工農業人口起到非常好的參考和示范作用。
在本屆峰會上,原外經貿部副部長,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城市化的關鍵是人的城市化,衡量城市化質量就是看實踐中以人為本的水平。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城鎮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何幫助農民工解決好進城問題,讓他們盡快度過難關,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彼€表示,提高城市化的質量要以人為本。把農民工的問題解決好,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問題,是衡量城市化問題的根本點?!?br />2012年中國城市化優秀農民工表彰活動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指導下,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組織的年度公益性評選活動,目前已經成功舉辦六屆。
優秀農民工代表人物
吉 峰——農民工兄弟的代言人
1984年到1994年,他在家鄉大興安嶺做伐木工,1994年離開家鄉到廣東打工,做過電子廠流水線工人、推銷員、保安、餐廳服務員、駕駛員,可謂經歷頗豐,且他從事過的職業,也是大多數外出務工農民所從事的工作。2004年下半年,吉峰開始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經理的工作。
2008年末,作為創始人之一,吉峰發起成立勞資關系發展論壇,建設了一個勞、資、政府和社會四方對話的平臺,幫助勞資雙方坐下來談話,達成共識和了解。2011年吉峰主編《藍白倉庫》,總結30年來農民工群體打工經驗,為農民工提供“自教育、共言說”,改變打工人生觀點。
點評:農民工進城務工,作為弱勢群體,往往受盡委屈。工資拖欠、討薪被打屢見不鮮,農民工更是很難享受到各種保險、公積金等社會福利。在受到種種不公平公正的待遇后,由于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缺乏,往往選擇采取過激的行為進行個體維權,所以才會有“跳橋討薪”、“跳樓討薪”等極端個體行為頻繁見諸報端。
我認為吉峰最大的貢獻在于對農民工維權意識的啟蒙,以及促進了大眾對農民工這一群體的了解和關注。作為一個農民工,他是先行者,也是肯定自我價值的一個覺醒者。
我給吉峰的評語就是:自我覺醒并幫助同伴覺醒的人。
劉峰——創辦“藍領學院”的打工仔
獲獎理由:從蘇北農村走出來的時候,他是一個流水線上最普通的打工仔。但他的用心和努力,讓他用一周的時間記住了500多個看板的準確位置;他用心留意工廠的生產管理模式,并在業余時間閱讀大量關于生產管理的書籍。他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成長。在全公司,他以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三個月讓自己負責的項目盈利,創造了連續兩年以上沒有出現一起質量問題的神話?,F在,他是公司領導眼中的核心藍領,可培養對象。
劉峰在2004年10月18日加入了匯思這家民營人力資源公司后,很善于學習,總結經驗,是所謂的學習型人才。十年時間,他已由打工仔、農民工變成了城市里的中產階級。
現在,他希望能幫助更多的藍領實現身份的轉型:要想實現藍領的資本升值不僅要為藍領提供豐富的知識,提升藍領的職業素養,更重要的是要為藍領提供職業發展的平臺,這樣才能實現藍領最終的職業發展和人生夢想。在這個藍領夢的引導下,從2009年起,他開始籌備建立匯思藍領學院,旨在通過系統的職業指導,在藍領各職業階段提供相應的訓練和平臺支持,從而幫助他們實現自我職業發展的訓練系統。通過學院化的運作,打造更加豐富、多層次、多技能的不同藍領,幫助藍領更優就業的同時促進企業人力資本的增值,最終實現“提升中國制造價值,促進藍領資本增值”的辦學愿景。
點評:我很熟悉他所在的公司,多年來他們都是從事藍領的培訓,劉峰是從打工仔做起,現在做了匯思人力資源集團副總裁。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會學習,善于學習,曾經一天工作14個小時,熟悉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保證了兩年沒有出任何事故。他很突出的一點是什么呢?他自己的身份轉變了,他有蘇州戶口,是副總裁,但是他知道還有成千上萬的農民工、藍領工人還在繼續拼搏,為了更好地助他們一臂之力,他跟公司老總一起,在匯思成立了中國第一所藍領學院,為藍領工人提升素質創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他們說,我是藍領,我為藍領。他們已經跟連云港以及其他一些地方聯系,免費為藍領工人提供培訓,說到底,融入城市最主要的是使務工人員安居樂業,有素質的就業,穩定就業,這是融入城市的前提。
倪志翔——經營者和藝術家的結合
1974年3月22日生于江蘇淮安,1992年7月2日來到南京,在一家理發店當學徒,1993年3月在南京開了一家發廊,1993年10月理發店轉型變成綠草地花藝,現在擁有三家綠草地連鎖店,通過四處拜師,苦學插花技藝,倪志翔個人也成為一個優秀的花藝師,多次獲得花藝大賽冠軍。2009年倪志翔代表中國參加“花藝世界杯”大賽。2010年在南京創辦南京聚能市場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漢中門花卉市場),2011年開始創辦鮮花全球通www.xhqqt.com,現已入駐來自全國各地近萬家的實體花店。2012年在南京創辦南京義都快捷酒店,現有三家連鎖店。
從事花藝期間,倪志翔先后免費培訓了南京1000多名下崗工人,其中有很多人現在自主經營開了花店。
點評:我們來看他的經歷,他是一個理發店學徒、打工仔、很快變成創業者,開了第一家理發店。然后轉型做連鎖花店,還開辦管理服務公司、辦大型行業網站,又新成立了連鎖型快捷酒店,還把聯合全國近萬家花店成為行業帶頭人。
倪志翔能將經營和藝術融為一體是不簡單的,他代表著一種創業精神,都說美國夢是個人奮斗的夢想,我認為提倡個人奮斗沒什么不好。我們的城市化,也要讓更多中國人圓夢。
孫麗娜——干出來的勞動能手
2001年7月至今就職于奧林巴斯鏡頭G研磨課,通過不斷學習和技能提高,孫麗娜從一名普通作業員成長為主管技師。在工作期間取得的成績主要有以下幾項:
2003年—2010年,任職研磨班長,于09年10月,工會評選為 “積極分子”稱號,2010年5月公司內部評選為 “優秀班長”稱號;2003年10月,取得研磨四級技能士資格;2006年4月,取得研磨三級技能士資格;2010年6月,獲得研磨二級技能士資格;2011年10月,代表深圳工廠前往日本參加奧林巴斯集團第24回研磨競技大賽,以96分創造了24屆競技大賽以來女性成績最高的歷史記錄以及連續9屆大賽成績最高分,并獲得“最優秀獎”榮譽稱號。此外,她還是廣東省勞動模范榮譽獲得者。
孫麗娜利用自身技能優勢,不僅建立完善的技能教育體系,為公司培養了技能人才,而且擔當了公司重點攻關項目的課題。
點評:麗娜不簡單,她體現的就是不斷進取的精神。他們這樣的技術工人為社會發展、經濟發展作了貢獻。在未來還有幾億農民要進城,他們怎么辦?我們要使教育公平化,而且要為他們創造體面的工作,真正落實十二五提出來的就業優先戰略,我們要落實在具體行動中,他們一路走來很辛苦,但是有政府越來越好的政策扶助,有他們個人的勤奮努力,我們城市化發展之路定會走的越來越好!
張雪娜——從茶農到茶店老板
2007年末,張雪娜到北京,在北京馬連道茶葉一條街工作,期間學習了中國各大茶類的鑒評以及瓷器紫砂的鑒賞,完成了從本色茶農到深入理解茶文化的蛻變。
2009年初,張雪娜進入廈門華祥苑實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1年之后晉升為店長,并多次被評為優秀店長,期間,她所主持的華祥苑茗茶店創下良好銷售業績,同時她本人也積累了豐富的茶店管理和運營經驗。
2011年末張雪娜自己創業,現在在馬連道第三區商業街擁有了自己的鋪面。
點評:她來到北京五年了,從原來的采茶姑娘,到現在成功在馬連道開了自己的茶葉莊,熟悉茶文化。她的特點就是把自己喜愛干的事當成一個事業來干。五年期間,她在北京站穩了腳跟,開了茶葉店,廣受顧客好評,就是這樣一個小姑娘,她來自福建。
方向感缺失也是現代都市病的一種,但張雪娜將職業和愛好結合在一起,十分明確自己的方向,這很難得。所以今天的小有成績,也是理所當然的。張雪娜的經歷對于初到城市工作,茫然無措沒有職業定位的農民工,很有啟發價值。
王麗—— 一個小保姆的成長史
1999年6月至2004年2月,王麗從事家政服務工作,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技能,對工作認真負責,贏得了客戶的信任。2003年8月將五年的家政經歷總結了8條“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家政服務員”,在家政行業會議上演講,受到眾多家政經理的好評,并在《打工妹》雜志上發表。2003年考取了北京市勞動局頒發的中級按摩師證書和高級家政服務員證書。
在豐富的實踐經驗基礎上,王麗勤學苦練授課技能,不斷總結方法,成為家政學員歡迎的任課老師、班主任。她還組織了1000多次培訓和活動,為近一萬人次的家政服務員提供了節假日游覽北京、心理咨詢、家政技能提升培訓、城市生活綜合素質培訓(電腦班、普通話班、英語班等)等服務,全方位地幫助這些來北京做家政的農村女性盡快適應城市生活,擺正工作和生活心態,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7年間,王麗發揚勤于學習、善于總結的精神,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從最初的部門助理,逐漸成長為部門主管、副經理。
2008年她又考取高級育嬰員證書。2011年獲得“富平家政優秀員工獎”。王麗將自己總結的工作經驗多次在《富平家政通訊》發表,與家政學員們分享。
此外,她還數次參加“外來工服務型民間組織能力建設系列培訓”等NGO能力建設培訓。
點評:她從家政工走出來,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并將這些寶貴的職業經驗和工作技能帶給成千上百的家政工,提升她們的素質,她自己也是優秀的家政工,而且是高級月嫂。
她還在一些期刊上發表了很多東西,供其他家政工提高素質,獲得更好、更穩定的工作?,F在國家已經把家政工的勞動社會保險都放在一起,是創造就業很重要的增長點,全國需要幾百萬的家政工,這是一個創業的機會。
楊會會——戶籍限制下的樂觀派
大學在校期間,楊會會就參加中央民族大學“關注三農”協會,參與農民工子弟學校支教,河北農村地區支教及調研活動,獲得過優秀社員稱號。2010年至今,在潤土公司工作學習,目前任職研究經理、項目經理,先后參與公司關于房地產及老人事業研究的近20個項目,工作獲得同事及客戶的一致認可。
在潤土公司工作的同時,楊會會積極參與城市化方面的系列工作。
點評:她這個農二代有點特殊,到現在才落了戶口,是河南的小縣城,還是通過非正常手段落的戶。她自己在北京念大學,還讀了在職研究生,到現在戶口問題仍然沒法解決,這一方面反映出戶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另外從個人層面上來講,即便戶口問題沒有解決,楊會會還是積極參與到公益性的組織活動當中,包括城市化率的統計調查等等。這樣一個年輕的農二代的精神面貌,相信將來的路一定會更好。
梁金紅——從三無人員到高薪人才
梁金紅,女,生于1979年10月21日,四川省人,父母及丈夫均系農村人口,現定居成都,任職于成都宇輝人力資源連鎖機構派遣事業部,任項目經理。
2007年,隨著國家城鄉一體化政策的出臺,眾多的農村就業人員涌入城市,不甘于農村生活現狀的梁金紅,在2007年3月,也懷著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丈夫一起與很多農村就業人員一樣來到成都??墒莵淼匠啥己?,一切并沒有她們想象的那么好,她成為了無學歷、無工作經驗、無資源的“三無人員”,城市里生存的高成本、就業的高要求、生活的快節奏讓她們感受到了在城市里生活的現實困難。
在宇輝從事保潔工作期間,她不僅在本職工作上兢兢業業,出色地完成好自已的工作,同時還在工作過程中或工作之余,認真觀察其他業務崗位人員的工作,一有時間就積極協助其他同事工作,遇到不明白的就主動詢問。她良好的工作表現和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積極進取,勤奮好學的特質被宇輝領導發現,所有組織部門業務培訓時,一有機會就讓她參加,并在她工作之余安排她到一些業務崗位上去幫忙和學習,在工作三個月后,她主動向公司領導申請調換工作崗位,公司結合她的表現和具備的個人特質,將她安排到了求職咨詢服務崗位,自此她的職業發展實現了轉折。
點評:她五年前闖成都,沒有資歷,沒有學歷,沒有戶口,三無人員,她通過做家政工,通過自己拼搏到現在在城市站住腳跟,幸運的是,她所在的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很好,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現在她成了中高級的管理人員,工資也從五年前的八百元,漲到現在的八千元,工作穩定了,生活也穩定了。所以,她展示出來的就是農民工進城融入的過程,很辛苦,有個人的努力,也是企業環境、政府政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