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理事、資深研究員
張志敏老師曾是我們國家外貿系統的業務能手。在中國加入WTO的談判過程中,美國曾指責中國從未進口過美國的農產品,其時,張志敏老師已經將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柑橘引入國內,為中國加入WTO做出了貢獻。
她對于自己引進國外農產品從而構成對中國農民的競爭抱持一種“欠疚感”,同時她自己也是化學農業敏感的受害者。因此,她帶著為農民走出一條新農民之路和破解食物安全問題的初衷,幾經輾轉找到了天福園這樣一小塊土地,遵循著與自然合作、與土地合作的理念,辛勤地耕耘了16年,成就了一座具有生物多樣系統的生態有機農莊。剛剛在參觀中我們看到,這里遍地都是蚯蚓土,甚至能見到鼴鼠洞,在一米見方的土壤上竟生長著近20種植物,這樣的植被豐富程度,在華北地區十分罕見,有專家說天福園擁有華北地區所有種類的昆蟲和眾多的野生動物。可以說這里就是華北地區的一座物種基地。
張老師在滾滾紅塵之中保持著一顆寧靜頭腦,她白天耕作,夜晚讀書,過的是一種現代的“耕讀生活”。她懂得多門外語,具有國際視野,從中國古代的農學中提煉出很多具有人類文明高度的寶貴思想,她說農業是管理生命的藝術。而農民在寒來暑往四時易節的過程中安排著作物的種植、動物的馴養、農產品的儲藏發酵,就像一個天地萬物間的指揮家,指揮豐富多彩的物種奏響一場生命的交響樂。
天福園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美國餐飲界代表人物、讓有機菜園走進白宮的愛麗絲·沃特斯,日本土肥專家池田秀夫等人都曾到訪過這里,并給予了張志敏老師和天福園很高的評價。對于邁向世界城市的北京來說,僅有土地和人口的非農化,僅有GDP的增長,是得不到世界尊重的,而張志敏老師積十六年心血澆灌出的天福園,則是一張北京城市高貴的“名片”。